当前位置: 主页 > 电商 >   正文

太平天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并不是内讧曾国藩给出了答案

导读: 当我们提起太平天国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时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,这仅仅是一场失败的变革运动。但是,我们真的可以这样简单地下定论吗?  这场持续了整整14年的血与火的搏击,它推动了中国历史变革的步伐,也埋下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热血与骨肉。我们该如何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,找到它失败的根本原因,而不只停留在它最终的失败这个表象?  1850年,广西金田村爆发了一场由农民领袖洪秀全发动的大规模起义

  当我们提起太平天国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时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,这仅仅是一场失败的变革运动。但是,我们真的可以这样简单地下定论吗?

  这场持续了整整14年的血与火的搏击,它推动了中国历史变革的步伐,也埋下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热血与骨肉。我们该如何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,找到它失败的根本原因,而不只停留在它最终的失败这个表象?

  1850年,广西金田村爆发了一场由农民领袖洪秀全发动的大规模起义,这就是后来被称为“太平天国运动”的序幕。经过与清军的初期交锋后,起义军很快占领了武昌等城池,并以此为根据地,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。

  在这场运动中,洪秀全自称“天王”,其政权旗帜上赫然写着“反清复明”的口号。可以看出,这场起义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性质。它号召农民起来反抗压迫,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新社会。

  起义军所到之处,标榜要改革土地制度,实行“耕者有其田”,同时提出男女平等、禁止缠足、一夫一妻等进步主张。这些主张的进步性与变革性,深深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与追随。

  在最初的几年里,太平天国势如破竹,其力量范围不断扩大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广大区域。根据一些西方传教士的记录,太平天国军队的总人数可能在这个时期达到了300万到500万人。

  然而好景不长,1856年发生了著名的“天京事变”,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杀害、天王的重要助手同遭害。这场政变直接导致太平天国元气大伤,也埋下了未来更多内讧的祸根。从此之后,洪秀全对手下诸王的猜忌日深,内部派系斗争不断。

  1853年3月,太平军发起第一次攻克南京的尝试。此时的南京城防空虚,清军守备薄弱。然而由于天王洪秀全迷信谶语,认为“三月取之,不祥”而在最后关头突然撤军,错失良机。

  1860年,太平军倾巢出动10余万大军,再次包围南京城进行攻城。由于清廷调遣大批援军增援南京守军,并配合西方军队的重炮火力,太平军始终无法攻入城池。长达近4个月的浴血厮杀,太平天国军损失惨重。

  上海、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开放,使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介入日渐频繁和直接。英法联军不仅协助清军死守上海,也在1864年正式加入清军行列,直接参与进攻太平天国的天京城。

  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,太平天国的统治核心天京终于在1864年7月被清军攻占。不过一年后的1865年7月,天王洪秀全也在逃跑中被俘虏,不久被清廷处决。至此,持续14年之久、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结束。

  事后诸多学者分析认为,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,在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盲目性。首先,尽管太平天国提出的土地制度和社会改革主张较为进步,但这些主张始终限制在小农经济的框架内,并不足以推动中国向资本主义的转型。

  其次,农民起义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态度也较为盲目。一方面他们排斥西方的科学文明,拒绝学习先进技术;另一方面又迷信西方的基督新教,把它与旧有宗教混杂在一起,缺乏科学性。

  再次,由于长期受封建压迫,农民阶级容易形成一种保守、偏激、排外的倾向。这在太平天国统治地区的种种暴力破坏行为中就可见一斑。这无疑削弱了太平天国在其他阶层中的声望与凝聚力。

  面对太平天国起义的严峻形势,清廷采取了一系列果断应对措施。首先是政治体制的改革。加强中央集权、改革地方制度、调整重要官职等,以增强朝廷的统治效能。还采用招安、赦免、分化等手段,削弱和分裂敌军。

  此外,清廷大力发展地方团练如湘军、淮军等新式武装。还聘用西方军事指挥官,学习西式训练模式。这些地方武装的崛起为朝廷的军事打击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 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,正是在这一时期,清廷选择与西方势力合作,通过天津条约、北京条约等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,以此换取西方的武器和援助,用于对付太平天国。

  战争后,英法等西方列强通过各类不平等条约,获得了在华贸易特权。它们十分忌惮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力量破坏其在华利益。

  因此,西方列强从多方面干预削弱太平天国。不仅直接参与战争,配合清军攻击太平天国根据地;还通过占领通商口岸控制中国贸易、传播基督教影响中国文化等方式,对太平天国形成外部包围之势。

  可以说,如果没有西方势力的军事干预,仅依靠清廷自身的力量很难最终战胜太平天国军。列强的支持,才是清军得以陆续转败为胜的关键。

  尽管外部环境的多重压力是太平天国覆灭的直接导火索,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太平天国自身积重难返的种种弊病。

  首先是掌权者的腐化堕落。天王洪秀全在获得大量物质财富后,沉迷于奢靡享乐与酒色之中,甚至自立为神明加以膜拜。其次是各路官员的贪图钱财,挥霍无度、徇私舞弊现象严重。这无疑削弱了太平天国在百姓中的声誉。

  最后,在外部压力面前,太平天国内部派系林立,分裂斗争不已。天京事变就是典型例证。这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团结一心抗敌的力量。种种腐败与内讧最终使得太平天国在应对外部危机时无力回天、四分五裂,进而导致灭亡。

  综上所述,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,核心原因有四:第一,农民阶级自身的盲目性与局限性;第二,清廷采取了残酷手段进行全面;

  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,太平天国最终溃败灭亡。但这场长达14年、波及中国东南半壁的血与火之载,却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层变迁。它为后世留下的历史影响,将远远超越它最终的失败。

  我们不应将其简单地概括为一场毫无意义的失败运动。相反,这是一场伟大而又悲壮的历史奋斗,值得后人敬畏,也值得反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内容